第三章扶摇(三上)就在裴矩等人想方设法为李渊和李旭之间制造隔阂的同时,河东李家已经做好了起兵南下的最后准备

发生在隔壁的战争让河东李家受益菲浅形势正如裴矩所判断,由李旭来做邻居的河东比窦建德、罗艺二人虎视在侧安稳得多而让李渊更为满意得是,在通过刘弘基等人不懈努力,三千博陵援军终于整装待发

虽然比起李家现在所拥有的十万精兵来说,三千远道而来的支持只是杯水车薪,但李渊需要的不是援兵,而是一种姿态哪怕刘弘基最终只从李旭手里“借”了一百士卒过来,在外人眼里,那也意味着博陵六郡从此绑上了河东李家的战车

博陵六郡的“加入”将李家表面上的实力凭空增加了数成,同时,刘弘基在这次出使过程中的杰出表现,也给李渊提供了对其委以重任的足够借口

“弘基这次出使,的确收获甚丰!”将刘弘基的报捷信放到桌案边,唐公李渊笑着评价脸上的表情不仅仅是欣慰,依稀还带着几分解脱

“是啊,他与仲坚原本就是知交好友,经过了这次患难与共,彼此之间的情分更重以后万一咱们有所需求,只要弘基出马,仲坚定然难以拒绝!”负有李府第一智者美誉的陈演寿连连点头,对谋主的说法深表赞同

换刘弘基代表李家出使博陵,是他为唐公做出的谋划在很多李府老谋士看来,年青一代的俊杰中,刘弘基的为人处事最为沉稳他不会不恰当地展示力量,也不会让人怀疑他的保证承诺的能力此外,行事时知道替对方考虑,给彼此之间都留有转圜余地也是他的特长让他承担使者的任务,即便不能为李家争取到一个盟友,也不会为无端制造一个仇敌

“也就是弘基,如果换了其他人,很难掌握好此间分寸!”老参军马元规目光有意无意地从李世民等人脸上扫过,附和

“嗯,你们几个,今后要多向弘基学着些凡事都要考虑周全,切莫冲动起来就什么都不管不顾!”李渊的目光也顺势扫向几个儿子,说话的语气很和善,但里边包涵着的意味却很深长特别是听在有心人的耳朵里,那已经是一种不满与斥责

“是,我们几个知道了!”作为长子,建成理所当然地率先站起身,带头向父辈们表态

“儿臣一定牢记父亲的教导!”李世民紧跟在兄长的身后站起来,红着脸向父亲施礼在躬下身体的瞬间,他偷眼看向妻子的叔叔长孙顺德,希望从对方的眼神中得到些暗示却惶恐地发现一直大力支持自己的长孙顺德头低垂在胸前,仿佛三魂六魄被人偷走了般沮丧

‘发生什么事了!’李世民预感到几分不祥,紧张地揣度但从父亲的笑声和李府众老人的表现上,他却看不到任何端倪

正困惑间,三弟元吉已经高兴地蹦到了他身边,一边得意地微笑,一边高声喊道:“孩儿一定牢记父亲的教导,做事多方面考虑不光顾着一时痛快,给别人惹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你!’李世民心中火苗腾地一下窜起老高,当着众人的面,偏偏拿自己的活宝弟弟一点办法都没有

“元吉今天说得很对!”李渊满意地点点头,目光中充满了爱怜于鼓励,“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有容人之量你祖父当年曾经对我说过,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宽,建立的事业就有多大”目光转向其余众将后,他又继续补充,“你们这些人中,以弘基年龄最长,阅历最丰富所以起兵之后,军中诸事也要多向弘基请教他是个独当一面的帅才,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是,末将谨尊唐公教诲!”无论服气不服气,李府众将同时肃立拱手,齐声回应

对方的重要性无人能否认,既然博陵六郡肯借兵给刘弘基,也就意味着刘弘基已经正式成为衔接两家的桥梁只要李旭对唐公家族的重要性一日不减,刘弘基就会一日被另眼相看大伙不能怪唐公偏心,若是怪,只能怪自己命不好,没在数年之前就看出李旭的前途,进而结交上这样一个强援

“老夫并非偏爱于他,听回来送信的志玄说,那个避实就虚的策略就出自弘基兄之手博陵军能守住上谷,也多亏了弘基在那里帮忙”为了表示公正,唐公李渊扬了扬手里的信,“以仲坚的性子,他当然要投桃报李三千甲士虽然不多,但那都是百战老兵,远比咱们新招募来的士卒好使!”

“以弘基之才,独领一路兵马绰绰有余!”长孙顺德笑着接过李渊的话头“唐公尽管安排,我想儿郎们应该心服!”

“老夫如此安排,也是考虑多时!”目光在跃跃欲试的众人脸上扫过一圈之后,李渊继续说道,“从即日起,咱太原兵马分外左中右三路,老夫自领中军,为你等擂鼓助威,摇旗呐喊老夫之下,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和温大雅二人为记室参军,武士彟为铠曹,刘政会、崔善为、张道源为户曹,姜謩为司功参军!”

“属下愿为唐公赴汤蹈火!”被点到名字的将领立刻大步上前,拱手肃立有人脸上明显地带着惊诧,有人则兴奋得额头微微冒汗,还有人的目光偷偷向两边瞟,偷偷看看刚刚被李渊封为陇西公的李建成,又偷偷看看刚刚成为敦煌公的李世民,不知道今天头顶的天空中到底刮得是什么风?

‘唉!’看到众人的表现后,李渊在心里暗自地叹了口气被他留在中军听命的,不都是追随在身边多年的老人这个考虑平衡了各方面力量,有人是李建成的嫡系,有人是李世民的知交,有人则是被李渊故意留在身边,以免其脱离自己视线后,出于各种目的给家族制造出更多的麻烦